注册企业数(家)
入驻机构数(家)
企业申请融资次数(次)
企业融资金额(万元)
最低融资成本(%)
资讯中心
热点/痛点/观点 连点成线,航空工业互联尽在掌握
新闻资讯
平台公告
更多
创新发力 中国银行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3.06.07
深耕“一带一路” ‍ ‍ ‍中国银行绘就高质量服务扩大开放新画卷
2023.06.05
打造金融新引擎,中国银行助力科创企业蓄势腾飞
2023.05.17
中国银保监会加强财会监管 推动保险公司稳妥实施两个新准则
2023.05.16
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内审工作会议
2023.03.22
浦发银行天津分行主承销全国首单“科创票据+保供稳链”资产支持商业票据
2023.03.20
产品介绍
提供多种票据融资服务
银票秒贴
  • 一次注册,多家对接
  • 多家报价,择优选取
  • 线上办理,秒贴到账
了解详情
商票直贴
  • 专业运营,安全可靠
  • 银行参与,担保加持
  • 全程监管,合法合规
了解详情
商票贷
  • 服务中小,降本提效
  • 支持产业,健康发展
  • 解忧纾困,盘活资金
了解详情
商票银担贴
  • 专人服务,随时响应
  • 一次询问,多个方案
了解详情
了解更多
行业资讯
带你掌握最新行业资讯
03.02
202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的通知
03.02
2022
惠企政策组合拳精准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惠企政策组合拳精准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临近年末,系列惠企强企政策信号密集释放,护航中小企业稳定经营和创新发展,为2022年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劲支撑。在纾困解难强帮扶上,将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同时研究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推出更多针对性政策,强化精准支持。在支持创新促升级上,将进一步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2022年将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培育更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一轮支持举措将落地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陆续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包括通过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加大对小微企业定向支持。整体来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今年1至10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5%、30.4%。不容忽视的是,今年三季度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释放了一系列惠企强企的信号。包括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等。与此同时,从部署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到进一步采取市场化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再到鼓励大企业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供应链创新链,支持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持续释放加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部署。多部委近期也频频发声,强化接续政策储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宁吉喆撰文表示,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将统筹落实系列惠企政策,做好执行情况的效果评估,加强对新问题新趋势的关注研究,及时推出更多针对性政策,强化精准支持。“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稳定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基本面,保障2022年开好局、一季度平稳接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小企业研究所所长杨东日对记者表示。新培育约3000家“小巨人”企业与助企纾困同步,一揽子促企创新的举措也在推进中。其中,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是发力重点。肖亚庆表示,将研究制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2022年要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引导更多大企业对“小巨人”企业开放市场,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培育更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资本市场支持也将进一步精准发力。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海林日前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资本市场的优质标的,将结合北、沪、深交易所和新三板的市场定位,加强对优质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导,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并探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在进一步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上,王海林表示,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债券融资,鼓励开发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的债券品种,完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增信机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对接资本市场。进一步畅通股权投资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引导其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中长期部署扎实推进一系列着眼于中长期的部署正扎实推进。日前,工信部等19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围绕“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发展环境”三个领域,聚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两个重点,紧盯“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一个目标,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21年至2025年,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支持10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先参与玻璃新材料、智能语言、智能家电等新培育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在业内专家看来,下一步需要加强政策的精准“滴灌”。中国信通院规划所创新部主任李耀华表示,要在细化措施、做好服务、优化环境方面下功夫,比如针对小微型企业,更多考虑“保护生存”,针对中型企业,更多思考“促进发展”。“需滚动制定办实事清单。着重关注生产经营成本攀高、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创新资源结构性错配等各类新问题新挑战,及时做好风险应对的政策储备清单,稳定和提振企业发展预期与信心。进一步扩大减税降费惠及范围,确保直达更多市场主体;尊重企业家精神,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规范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自然人保证担保行为,让中小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李耀华进一步表示。 此外需继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杨东日表示,应当充分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主阵地作用,加大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政策引导,加强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带动社会资本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同时进一步开放市场、创新、资金、数据等要素资源,推动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衔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记者 郭倩)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
03.02
2022
票据牵手供应链,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铺路搭桥”
票据牵手供应链,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铺路搭桥”目前,宋汉光董事长就供应链票据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接受第一财经视频专访。“有了供应链票据平台后,企业进行票据融资更方便了,以前企业要拿着商票跑银行去问价格,而且到账时间也不确定,现在只要线上操作,效率更高,融资价格也一目了然,基本当天申请,当天资金就能到账。”一位小微企业财务人士王某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供应链票据平台是上海票据交易所(下称“票交所”)近期上线的一大创新平台,主要依托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建设,与各类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融资、到期处理等一系列功能。票交所董事长宋汉光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表示,供应链票据平台建设的初衷在于从源头上促进应收账款的票据化,同时更好满足企业差异化、零碎型的支付需求,进一步提高票据的支付效率和融资功能,进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未来争取将所有的业务,即从签发、承兑、背书到融资、信息处理等全部转为线上化操作、一键高效处理,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宋汉光还称,在《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颁布后,将做好以供应链票据作为基础资产的相关产品创设服务。供应链票据平台将加速应收账款票据化应收账款占比高是当前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的一大原因,影响企业资金周转、投入产出等。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末,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为14.04万亿元,同比增长7.3%。为了盘活沉淀的应收账款,记者了解到,不少供应链金融平台以核心企业应付账款为基础,自创了应收账款电子债权凭证等类票据产品。“但此类产品法律风险较大,融资成本较高,流通性也比较差。”王某对记者说道。与应收账款相比,票据则具有凭证法定、账期固定、市场认可度及流动性较高等优势,监管层此前也提及要推进应收账款票据化。在此背景下,供应链票据平台于今年4月24日开始试运行。“事实上,应收账款和票据两者有着本质不同。”宋汉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方面,应收账款电子债权凭证从根本上讲,依据的是合同法律关系,虽然它可拆分、可流转,也能通过银行、保理、小贷公司进行融资,但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企业在打官司的时候,具有较多的风险隐患,账期不固定,不利于对债权人的保护。相较之下,票据是更为规范的应收账款表现形式,有专门的《票据法》作为约束,是法定的金融产品,且供应链票据依托于真实的贸易背景,签发流转更加便捷,融资渠道更为畅通,市场接受程度也更高。在业内人士看来,供应链票据平台的推出,将加速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企业间因贸易行为形成应收应付关系时,即可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直接发起票据签发、背书转让指令,为核心企业将应收账款转化为票据提供便利。宋汉光对第一财经表示,供应链票据一来可以支持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提升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效能;二来,可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操作平台,提升票据的支付效率和融资功能。记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6月16日,供应链票据平台已接入中企云链、简单汇、欧冶金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4家供应链金融平台,平台共注册企业187家,累计签发供应链票据592.51万元;已开通供应链票据业务权限金融机构10家,包括6家商业银行和4家财务公司。大大降低融资成本,企业“比价”也更直观还需一提的是,应收账款的票据化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这一方面是由于票据贴现、再贴现价格相比应收账款更加市场化;另一方面则是供应链票据平台上,企业“比价”更为直观。“中小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贴现时,由于话语权相对较弱,再加上应收账款贴现缺少标准化的价格参考,一般贴现成本会更高,相当于变相提高了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宋汉光表示。而通过使用供应链票据,企业可以直接对票据进行背书转让,且无需支付额外的费用,再加上票据市场有转贴现价格做参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尤其是在疫情影响特殊时期下,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有助于企业更好实现复工复产。”宋汉光强调。王某也向记者感叹道,“在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票据的签发、流转、承兑更快了。在收到核心企业开具的供应链票据后,基本上当天就会发起融资申请,这个时候平台上可能有好几家银行报价,我们通过比对价格后,选择价格最低的那家机构贴现,然后当天就能收到资金,节省了很多时间。”在资金价格方面,据王某介绍,近期的贴现价格和以前比下降了千分之五左右。同时,“都是线上化操作,不像以前,还要跑银行,等银行报价,还不确定到账时间,现在技术上的改变,是小企业财务人员特别欢迎的,足不出户就能办理业务。”记者还获悉,在6月18日供应链票据贴现功能上线当天,共9家企业通过供应链票据贴现融资10笔、金额达506.81万元,贴现票据全部为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利率均在2.85%-3.8%之间,大大低于其他金融工具的融资成本。作为供应链金融平台方,欧冶金服总经理陈然对此也有较深感触。陈然对第一财经表示,供应链票据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融资服务,相当于把大企业自身的信用再分配给了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同时,对于平台来讲,借助这一产品,也能把核心企业的信用、供应链上的数据资源优势,比如采购合同信息、发票信息、物流信息等,转化为服务企业的载体。而在与供应链金融平台进行对接时,第一财经还了解到,票交所也会制定相应的供接入标准,比如要求平台承担企业身份和业务意愿真实性、供应链票据签发环节的贸易背景真实性等审核责任,以便从源头杜绝伪假票风险的发生。等分化签发流转,解决不可拆分痛点与普通电子商业汇票相比,供应链票据的创新还在于实现了等分化的签发和流转。而在此前,不可拆分是票据结算功能上的主要痛点。近年来,随着票据电子化的普及,尽管票据在结算效率上有所提高,操作风险也在降低,但在背书流转的过程中,电子票据仍经常出现票面金额与待支付金额不匹配问题,这就需要通过贴现或者质押后大票拆小票来解决,这不仅仅增加了结算成本,部分业务也面临合规性争议。供应链票据的出现解决了这一痛点,将单张票据的面值定义为1元,为票据结算过程中的拆分提供了可能和路径。宋汉光对第一财经称:“这在技术上是一个重大突破,以前票据是等额的,1亿就是1亿,等分化后,拆成1亿个单位,对外支付就能进行随机组合支付,使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的流转变得十分方便。”具体而言,比如企业A向企业B单次签发100万元供应链票据,相当于签发了100万张1元面额的票据,企业B收到这100万元票据后,可根据实际支付需要将任意金额的票据进行背书转让,并在各级供应商的结算中,进行逐级的拆分、流转,穿透整个供应链,如可以拆分为50万元分别支付给C企业和D企业,也可以1元面值为单位进行拆分流转达到等分化的效果。宝钢财务公司副总经理张波对第一财经表示,供应链票据通过等分化实现拆分流转,可以使得优质核心企业的商业信用最大限度渗透到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为产业链上的大量小微企业实现信用赋能,增强金融机构信心,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助于金融对产业的精准滴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张波称,供应链票据作为一种有公信力的标准化电子债权凭证,为金融机构服务产业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载体。供应链票据融合了应收账款和票据的双重优势,一是票据贴现比应收账款保理操作更加方便,二是金融机构保理资产变成了贴现票据,后者流动性更好,交易更活跃,有利于中小金融机构加速资产周转,降低再融资成本,提升产业链服务能力。 “再者,供应链票据的开具是基于供应链平台上的交易数据,在出票环节已经进行了一道交易背景真实性审核,相当于进行了前置确权,这对于金融机构贴现环节的风险把控,尤其是交易背景审查方面非常有帮助。”张波说道。文章来源:《第一财经频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
03.02
2022
票交所董事长宋汉光:发挥票据四大功能 赋能中小微企业融资
票交所董事长宋汉光:发挥票据四大功能 赋能中小微企业融资 票据市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和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的重要途径。《2020年票据市场发展回顾》显示,2020年全年票据市场业务总量148.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7%。2021年1~8月,票据贴现承兑比为61.74%,较上年基本持平,较2017年大幅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可以看到,在各项措施的有力支持下,企业票据融资规模持续扩大,贴现占承兑的比例明显提高。 为更好赋能企业融资,标准化票据、供应链票据陆续推出;新一代票据系统也正式上线。值得注意的是,有关电票风险的案件偶有发生,引起一定的市场关注。规范票据融资功能和更好匹配实体经济需求,成为票据市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票据对解决企业融资的作用有哪些?未来的发展重点是什么?新一代票据系统(以下简称“新系统”)如何防范票据业务风险?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上海票据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票交所”)董事长宋汉光。 降低融资成本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作为一种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的金融工具,票据完成签发承兑后主要包括两种流向,一是在企业间背书流转,二是通过票据贴现进入金融市场。 《中国经营报》:相比其他融资渠道,票据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如何体现? 宋汉光:票据是中小微企业最常用、最实用的支付融资工具,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从四个方面来看: 一是票据融资手续简便快捷,相比股票或债券市场较高的发行标准和复杂的发行程序,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仅需要存放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缴纳少量手续费,就可以获得一定期限的银行信用担保融资,而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则门槛更低、效率更高。随着电子票据的普及和银行“秒贴”产品的推广,企业通过网银端即可发起贴现申请,银行审核通过后一般当日或者次日就能实现资金到账,非常适合中小微企业融资“短、频、急”的特点。2021年1~8月,票据市场累计贴现9.82万亿元,同比增长4.05%;8月末贴现余额9.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05%。 二是票据具有信用叠加的特性,能够有效提升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国内外实践表明,受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规模体量偏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小微企业很难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融资;而在间接融资中,囿于抵质押物、担保等手续,中小微企业同样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而由于追索权的存在,票据不仅可以叠加背书链条上其他企业的商业信用,还可以叠加银行信用,这有助于提升中小微企业所签发票据的信用,从而增强了其融资的可获得性。2021年8月末,贴现余额占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为7.82%,票据贴现已经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 三是票据具有交易和投资功能,能够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联通性强、交易投资活跃、参与主体丰富等优势,票据高流动、快周转的特征,有助于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融资。2021年1~8月,票据市场累计交易48.02万亿元,同比增长8.18%。 四是票据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是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手段。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对不同种类再贴现票据的选择,引导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有效促进了信贷资源优化配置,推动降低了融资成本。2021年8月末,再贴现余额5864.21亿元,同比增长31.99%。 《中国经营报》:据了解,目前票据贴现承兑比约60%,剩下40%是以何种形态流通? 宋汉光:作为一种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的金融工具,票据完成签发承兑后主要包括两种流向,一是在企业间背书流转,二是通过票据贴现进入金融市场。票据的支付功能通过背书流转得以放大,能够帮助企业节约现金支出、促进产业运转循环等。近年来,票交所建立了全国统一、安全高效、全流程电子化的票据业务平台,制定完整、规范、统一的业务规则,企业再也不用担心收到伪假票,而且足不出户就能够完成从出票到兑付的所有业务,企业用票的安全性、便捷度和积极性不断提升。2021年1~8月,企业票据签发承兑15.91万亿元,同比增长7.87%;票据背书36.57万亿元,同比增长22.24%。 票交所相继推出贴现通、标准化票据和供应链票据等创新业务和产品,定期发布包括转贴现收益率曲线在内的各类数据产品信息,有力拓宽了持票企业融资渠道,极大提升了票据市场透明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更好运用票据贴现进行融资。在各项措施的支持下,企业票据融资规模持续扩大,贴现占承兑的比例明显提高。2021年1~8月,票据贴现承兑比为61.74%,较2017年大幅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完善信息披露促进商业承兑汇票发展 票据信息披露平台于2020年1月16日正式上线试运行。在之后一年多的试运行期间,票交所积极开展配套制度制定、宣传推广、系统优化等工作,引导企业提前熟悉政策并进行披露。 《中国经营报》:今年7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票据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的作用如何体现? 宋汉光:首先,票据市场直接联系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能够将货币政策意图直接、快速传导到企业。下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面临疫情汛情冲击,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健性和可持续性的情况下,票据贴现利率快速下行,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三季度,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2.66%,较上季度下降32个基点。9月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低于LPR(1年期)118个基点,较6月扩大26个基点。 其次,票交所作为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通过引领票据业务创新、提供数据服务,帮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进行贴现融资。在业务创新方面,2019年以来票交所创设了贴现通业务,支持企业在全国范围寻找最优惠的贴现价格,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数据服务方面,票交所利用掌握票据业务全生命周期数据的优势,定期发布全市场贴现金额、平均利率以及转贴现收益率曲线等,进一步提升了票据市场的透明度,使中小微企业在贴现市场以更低的成本获取融资。 最后,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再贴现业务可以实现精准滴灌,更加有效地帮助弱势企业获得低成本的政策资金。在当前宏观经济恢复不稳固、不均衡仍然突出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了对再贴现政策工具的运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绿色、涉农、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充分发挥再贴现政策的降成本、调结构作用。2021年1~9月,票据再贴现累计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0.78%;9月底票据再贴现余额中,中小微企业票据再贴现余额5026.78亿元,占比86.04%,票据再贴现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强化风控机制提升票据市场透明度 新系统相对于票交所现有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主要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降低市场成员系统对接和功能建设成本;解决运维复杂度、创新票据的签发和流转方式;提升新风险形势下的票据业务风险综合防控能力。 《中国经营报》:2020年4月,供应链票据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与此同时,多个部门发文将供应链票据作为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的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开展情况如何? 宋汉光:供应链票据是指通过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作为电子商业汇票的升级版,供应链票据将票据的签发和流转嵌入供应链场景,为企业办理票据业务提供了新渠道,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办理票据业务的便利性和企业用票意愿。同时,供应链票据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实现了企业基于实际需要进行不同金额的组合从而完成支付和融资需求,解决了持票金额与用票金额不匹配的痛点。 此外,由于供应链场景下企业间的交易关系更具可见性,供应链票据可以有效实现信用传递,让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分享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在供应链票据融资实践中,通常贴现利率较同期贷款利率低100~150个基点,有效节约了企业成本。此外,供应链票据也可以作为标准化票据的基础资产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进一步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目前,共有11家供应链平台接入供应链票据平台,累计注册企业超过2000家,其中小微、涉农、绿色企业占比65%以上,供应链票据业务总规模已累计近300亿元。 如何看待商票的发展前景? 今年以来,商票业务保持平稳增长,截至9月末,商票承兑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8.27%,1~9月商票累计承兑余额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12%,商票签发的平均面额103.28万元,同比下降15.51%。 2019年以来,票交所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票据信息披露相关工作,票据信息披露平台于2020年1月16日正式上线试运行。在之后一年多的试运行期间,票交所积极开展配套制度制定、宣传推广、系统优化等工作,引导企业提前熟悉政策并进行披露。2021年8月1日信息披露政策正式实施以来,披露率逐步攀升,截至9月末平台注册用户4.2万家,已覆盖绝大部分商票承兑企业,披露票据金额占应披露金额的91%,承兑企业的信息披露意识不断增强,政策逐渐被市场接受。 新一代票据系统如何解决风险问题?新系统相对于票交所现有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主要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降低市场成员系统对接和功能建设成本;解决运维复杂度、创新票据的签发和流转方式;提升新风险形势下的票据业务风险综合防控能力。 引入了企业信息报备、票据账户主动管理等功能,进一步强化对企业身份的校验和管控;深化商业汇票信息披露,优化支付信用信息查询应用,进一步促进市场的信用约束,持续改善商业信用环境;提高票据到期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规范到期业务的票款对付清算,降低票据到期兑付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了全新的票据业务监测系统,对承兑人超额承兑等风险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监测,并完善了风险票据的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发生风险的票据或票据行为人。 中小微企业要重视票据市场的重要性 票据市场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一端连接着实体经济,一端连接着货币市场,将实体经济和货币市场直接连接起来。在当下支持实体经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贵的背景下,票据承担着重要使命。来源:《中国经济报》采访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
03.02
2022
发展票据业务 助力抗击疫情 服务实体融资
发展票据业务 助力抗击疫情 服务实体融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民营和小微企业。兴业银行票据业务立足服务实体企业,充分发挥票据融资成本低、效率高、流转便利等优势,通过推广线上贴现产品、拓展供应链融资、强化交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开展定制化融资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推广“兴e贴”业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兴e贴”是兴业银行2019年下半年推出的一款线上贴现产品,通过行内电子化金融服务端口与各关联系统的信息交互,使业务的受理、审核、放款等流程实现系统自动化处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线下贴现业务停滞,企业票据融资需求亟待解决。兴业银行第一时间制订了“兴e贴”业务专项营销方案,组织分行大力推广“兴e贴”产品,全面放开系统运行时间,实现7×12小时连续作业,充分发挥该产品全流程线上自动化处理优势,极大地便利了企业票据融资,有效地防范了因实地办理业务产生的交叉感染风险;同时,进一步通过“兴e贴”价格优惠措施支持企业复产复工,对于医疗、医药企业推出额外利率优惠。2020年,全行累计办理贴现7170亿元,同比增长26%,服务贴现客户1.38万户,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兴e贴”较线下贴现价格低5个基点以上,近20家分行通过“兴e贴”产品抗击疫情、服务实体企业的案例被媒体广泛报道。华润广西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药企,是广西重要的医疗器械运营服务商和防疫物资供应商,广西百草汉医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一家小微民营医疗企业。随着疫情的发展,两家企业的口罩、酒精、消毒液、护目镜等防疫物资订单激增,融资需求迫切。为响应国家和行内号召,向医疗医药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兴业银行南宁分行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即开始通过“兴e贴”为客户提供贴现融资。疫情最为严重的两个月内,该分行累计为两家公司贴现票据3826万元,平均贴现利率比市场同期价格低0.4个百分点,在最困难的时候支持了企业的发展。二、发展多种商票业务,服务供应链融资商业承兑汇票是重要的供应链融资工具,相比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理等其他供应链融资工具,具有法律关系明确、支付方便、流动性强等优势。近年来,人民银行大力推动直接融资发展,对于票据市场,更加重视发挥商票作用。2020年,兴业银行顺应发展趋势,出台多项措施,鼓励经营机构培育核心企业用票习惯,推动经营机构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大力拓展上下游持票客户。中铁十二局是山西省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主营土木工程建筑中的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该公司上游供应商90%以上为中小微或民营企业,获得授信难度较大,难以通过流动资金贷款等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兴业银行太原分行为中铁十二局定制了商票贴现融资解决方案,通过引导核心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并为其上游持票企业提供高效的贴现融资服务,解决了困扰核心企业和供应商的融资难题,受到了客户认可。2020年7月底,兴业银行作为存托机构和承销机构的“兴业大同煤矿2020年度第一期标准化票据”成功创设,金额1亿元,期限1年,基础资产为未贴现商业承兑汇票,这是人民银行《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出台以来首批标准化票据业务,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本笔业务的成功创设,开辟了商票业务解决企业融资的新途径,提高了兴业银行服务企业客户的能力。三、创新“兴享票据池”,让企业e键享无忧“兴享票据池”是兴业银行深化金融与科技融合,推进票据业务线上化、智能化转型的又一创新产品。借助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兴享票据池”可为企业提供涵盖在线出入池、在线提取保证金、集团额度管理、线上融资等的多功能、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有效帮助企业盘活票据资产,实现集团票据管理价值增值。2020年“兴享票据池”累计入池票据2300余亿元,为各类客户提供票据池项下融资1900余亿元。通过“兴享票据池”,兴业银行已累计服务了通威集团、格力集团、中铝集团、南京医药、北京汽车等不同行业各种规模的客户共5600余家,助力客户业务发展,帮助客户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实现高效结算和全面财资管理。四、建设“票付通”平台,提供安全高效的票据支付服务“票付通”作为一款创新票据支付工具,基于B2B电商、供应链平台的货物流转、交易环境,扩大了票据支付的应用场景,具有交易支付安全、快捷、灵活方便等优势,有助于盘活中小微、民营企业持有的高信用等级票据,以票据支付置换部分流动性融资需求,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兴业银行积极参与建设“票付通”平台,不断扩大客户群体,2020年将合作单位增至15家,累计交易过千笔,结算金额13000余万元。华峰平台作为兴业银行“票付通”产品首家合作平台,于2020年6月上线,该平台以工业互联网的销售闭环为依托,为平台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票据支付方式。同时,兴业银行还给予华峰集团化工产业链下游经销商、工厂企业专项授信额度,用于向华峰集团产业公司采购货物,助力华峰集团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五、强化流转交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交易是兴业银行票据业务的传统优势。2020年,全行继续深入贯彻票据业务集中作业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强化票据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前后端产品一体化运作,通过发挥后端分销渠道优势,降低前端贴现业务价格,减轻企业融资成本负担。兴业银行深圳分行通过“微票通”“绿票通”“科票通”等产品,在疫情期间为近90家企业提供票据融资,不但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还通过“贴现+再贴现”产品组合,为上述企业节省了超过20个基点的贴现业务利息支出,切实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2020年,兴业银行票据交易业务量达到5.8万亿元,同比增长40%,在有限的经营资源基础上,通过流转交易,有效地解决了前端企业融资需求。六、开展定制化服务,满足个性化融资需求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兴业银行开展定制化服务,满足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通过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合作,积极参与供应链平台建设,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优质的票据融资服务。“金服云”是由福建省金融监管局、数字办牵头推动,兴业银行负责平台建设和运营的金融服务云平台,可提供企业画像及信用分析、企业线上智能融资对接等综合金融服务功能,旨在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2020年4月,兴业银行与福建省金融服务云平台开展合作,将本行拳头产品“兴e贴”投放至该平台,丰富了平台的融资产品功能。该平台具有了解“兴e贴”产品信息、预约产品开通、贴现利率询价等功能,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票据融资渠道。 “好票e贴”是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为服务其集团下属合作供应商而搭建的票据融资渠道。兴业银行与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展开合作,将本行“兴e贴”产品相关融资信息向用户进行展示,包括利率报价、贴现额度查询等,借助网站链接,一站直达本行融资服务窗口,为客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票据融资服务。文章来源:《2020中国票据市场发展报告》作者单位:兴业银行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
03.02
2022
创新驱动票据业务变革 科技赋能服务实体经济
创新驱动票据业务变革 科技赋能服务实体经济2020年9月,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首次明确了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发展目标和创新方向,指出要提升应收账款的标准化和透明度,支持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认可的供应链票据平台对接,鼓励银行为供应链票据提供更便利的贴现、质押等融资方式,同时提出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功能,加强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肯定了供应链票据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大意义。一、以创新驱动,积极参与供应链票据试点运行(一)供应链票据实现对传统票据的突破创新2020年4月,票交所建设的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线运行。供应链票据开立及流转均遵循《票据法》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供应链平台通过与票交所系统对接,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直接在平台上提供供应链票据的签发和流转服务,通过将票据的签发嵌入供应链场景,从源头上推动了企业应收账款票据化,降低企业应收账款过多带来的各项成本以及资金周转风险。供应链票据还有一大特征是支持等分化流转,最小可拆分单位精确到分,相比传统票据而言,供应链票据支付流转的灵活性得到了极大提升,可更好地满足企业差异化、零碎化的支付需求。供应链票据的诞生是对传统票据的突破式创新,是票据创新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二)把握创新机遇,引领供应链票据贴现业务供应链票据业务一经推出,中信银行便以多年票据业务积累的综合能力,成为首批供应链票据试点开户行。2020年6月,为进一步解决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票交所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组织开展供应链票据试点贴现业务,中信银行积极响应号召,快速完成供应链票据试点贴现的多项业务准备。在首批试点贴现发生的10笔业务中,5笔在中信银行落地,合作的供应链平台涵盖中企云链、简单汇、欧冶金服平台,中信银行在试点金融机构中拔得头筹。8月,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中信银行积极响应人民银行号召,落地深圳地区首单供应链票据贴现业务,为特区成立40周年献礼。在试点期间,中信银行共为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1.7亿元贴现资金,体现了中信银行服务好中小客户、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责任担当。2021年1月,中信银行完成供应链票据与票交所系统直连对接,实现了直连模式下供应链票据的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功能,与中企云链合作落地行内首笔直连模式供应链票据贴现业务,与南京银行合作落地市场首笔供应链票据跨行贴现业务。中信银行在供应链票据试点中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增强了票据业务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了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精度。(三)运用组合创新,首发“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2020年7月,“中信银行广州TCL简单汇2020年第一期供票标准化票据”产品创设成功,该产品是全国首单“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组合创新产品。标准化票据将票据交易机制进一步标准化,打通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为票据融资提供新的模式。通过供应链票据和标准化票据的组合创新,前端供应链票据通过嵌入供应链交易场景保证贸易背景真实性,以此降低标准化票据的信用风险;后端标准化票据又进一步为底层资产增信,加强前端优质票据资产融资的可得性,加快优质票据资产流转,提升票据融资效率,推动解决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一步拓展票据业务的应用边界。二、以科技赋能,优化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票据作为企业支付结算与融资的重要工具,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为了做好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中信银行以为客户谋价值、为社会尽责任为使命,坚持科技赋能,以创新驱动业务高速发展。(一)走创新发展之路,解企业融资难题中信银行深入供应链场景,围绕供应链企业痛点,创新研发多款票据质押融资及线上贴现产品,为企业提供高效、多样化的票据融资方式。为解决企业票据管理和融资难题,中信银行对原有票据池产品进行全面升级,为企业客户打造全新的线上资产池产品“信e池”,在管理机制、服务模式和具体功能方面均进行了重大升级,具有入池资产范围广、融资产品覆盖全、操作办理全线上、集团管理功能强等突出优势,成为企业全面流动性资产管理的智慧助手。为助推核心企业商业信用流转,进一步降低企业开票成本,同时解决商票融资难问题,为供应链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通道,中信银行推出“信商票”线上贴现产品,支持供应链中小企业基于核心企业信用发起线上商票贴现申请,系统自动审核、实时放款。为解决传统票据贴现业务手续多、流程长、放款慢的问题,中信银行为小微企业打造了全线上化银票自助贴现产品“信秒贴”,使客户通过企业网银操作,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贴现资金秒级到账,后续又进一步升级推出了“快速贴现”产品,更好地满足大中型企业的贴现需求,实现了服务客户类型的全覆盖,以实际行动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绿色信贷、助力中小企业、服务实体经济。(二)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赋能未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拓展、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供应链金融服务将向着智能化、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充分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随着应收账款票据化的不断推进和商业汇票电子化的深入发展,票据的支付结算和融资功能将会进一步得到拓展,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中信银行将继续以“最佳综合金融服务银行”为己任,不断探索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路径,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小微企业,为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优化布局、实体经济提质增效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2020中国票据市场发展报告》作者单位:中信银行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
了解更多
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更多合作伙伴陆续对接中